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总结精选(1):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一、饮食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酪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个性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推荐阅读: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二、服饰

  哈萨克族的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男人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的"吐马克",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帽顶有四个棱,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冬季,哈萨克族男于的外衣多为羊皮大氅,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夏季喜穿一种皮面布里、内夹驼毛的大衣(还可兼做雨衣)"库普"。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多姿多彩。哈萨克族妇女爱穿连衣裙,但最讲究的是头饰。未出嫁的姑娘戴"塔合亚"、"标尔克"等类型的帽子和"包巾"。"塔合亚"是下沿大、上沿小,呈圆斗型的帽子,一般用红色和绿色的绒布制作,用金丝绒线绣花,并用珠子镶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帽顶上插一撮猫头鹰的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高顶的"沙吾克烈"帽,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戴绣有"颊克"花纹的"克衣米谢克"套头巾,老年妇女戴白色披巾。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浅析

  1、肉孜节(开斋节)

  肉孜节,这个名称是波斯语音译,是阿拉伯语音译为“尔德.菲土尔”,意为“开斋节”,所以,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此节虽源于伊斯兰教,但此刻已变成了哈萨克族的群众性节日。在斋月里,伊斯兰教徒们要履行的义务之一就是封斋。不分年龄、不分男女、封斋30天。在摘月里,每一天黎明之前吃早饭,然后整日不进食,连水都不能喝。直到太阳落山,做礼拜后才进食。

  30天封斋结束,就是为期3天的肉孜节。肉孜节的第一天,举行完了群众性礼拜活动,节日就开始了。这天,哈萨克人就像过纳吾鲁孜节一样,整整3天你家我家地串门。过节时,男女都要穿上新衣服,晚辈定要给长辈拜节,且家家户户都准备丰盛的食品。这些食品大都是在斋月最后一个主麻日(星期五),也就是说离开斋节剩下几天的时候开始做的。以油炸食品为主。这一天人们除了走家串户拜节之外,还举行节日仪式,进行哈萨克族的传统娱乐活动。由于这个节日的时间是安伊斯兰教历法进行推算的,所以,每年都回提前10天。这个节日曾是3天逐渐变成一天。

  2、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到来时,哈萨克族民间首先举行隆重的节日礼拜活动,然后家家户户宰杀大小牲畜。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用以待客或馈赠。宰羊时,传统习俗不帮羊腿。据说,这天宰杀的牲畜会到天堂做乘骑,帮了腿,就没法行走,更上不了天堂了。这天宰的牲口,肉煮熟后,切成大块,放进大盘子里,端上桌子,客人来了,主人递过刀子,请客人吃肉、喝汤、既热情,又周到。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在节日的白天,还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晚上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

  与肉孜节一样,这也是按伊斯兰教历法进行的节日,与肉孜节70天之之后临。“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献牲”,也成“宰牲节”。这个节日源于伊斯兰教,相传先知易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的忠诚,当他的儿子伊斯玛仪俯首听命,易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又令他宰羊代替。所以,就有了教徒们这个“虔诚”的节日。

  3、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来自波斯语,是“年头或元旦”的意思。也就是说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证明新年出街来临。这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值中国农历“春分”。关于纳吾鲁孜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人们在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崇拜拜天地诸神,而这个节日与天上的星座有密切关系。人们以为,白羊座是造福人类的主神,儿双鱼座则是人畜的病原。“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座降落,白羊星座升起的时候,人们选取在这个时辰过节,会带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吾鲁孜”也就有了“送旧迎新”的含义。

  哈萨克人把从这一天开始的新月叫做纳吾鲁孜月。纳吾鲁孜节草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十分浓郁,哈萨克人将它作为新春佳节隆重地庆祝是有道理的。古时候,哈萨克人在纳吾鲁孜节这一天要举行“纳吾鲁孜节仪式”,开展娱乐活动,比如,男女混合摔跤、绕口令、猜谜、合唱《纳吾鲁孜歌》。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宗教和禁忌

  禁忌

  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准跨过或踏过餐巾;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宗教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11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但一部分人保留着萨满教的习俗,崇拜自然、灵魂和火。

  总结精选(2):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有哪些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此外还是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80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那么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

  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右面额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伊斯兰教祈祷)。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萨克、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杰恩特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个性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等等。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之民族禁忌

  自从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后,与之相联系而构成的禁忌很多,最主要的是:忌食猪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忌食一切动物的血。牲畜一般要由男性宰杀。吃饭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盘腿坐在地毡上,不许把两腿伸直。年轻人不许当着老人的面喝酒。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讳抠鼻孔、吐痰、放屁、打哈欠、挖耳朵等不良习惯。

  做客时,忌讳客人骑着快马直冲家门,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骑马快到家门时,要放慢速度。忌持马鞭进毡房,会被误认为是寻衅打架的。忌讳客人从火炉右边入座和坐在火炉的右侧,因为右侧是主人坐的,也不要坐在放食物的木柜上或其他生活用具上,客人的坐位应听从主人的指引;吃饭、喝奶茶时,不能用双脚踩餐布,更不能横跨过去,在餐布收拾之前,最好不要离去。如果临时遇有急事外出,也不能从主人跟前走过,务必绕别人背后走;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走进配餐的地方,忌讳客人乱动餐具,更不能用手拨弄食物或掀开锅盖,主人递送的茶、酒、肉食和其他食品,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都应高兴地理解,喝奶茶不应喝一半剩一半而离席,喝马奶酒也应一饮而尽,不会喝酒也要少许啜上一口,以示谢意,不然会使主人扫兴。就餐前后,主人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不要乱甩动,应用毛巾擦手,并有礼貌地送还毛巾;如果天色已晚,主人留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否则被主人误会。

  儿媳不能使用公公的马鞍和公公的床位;公公也不能使用儿媳的马鞍和坐儿媳的床位。不能当面数主人的畜群和点牲畜的数目。不要用脚和棍棒打牲畜的头部。不能跨过拴牲畜用的绳子。走路遇羊群要绕道而过。不许乘马进出羊群。严禁从作礼拜(乃玛孜)的人前透过,也不能踏作礼拜的布单子,更不要模仿他们的动作大声说笑。

  按哈萨克族传统习俗,妇女怀孕后,忌食驼肉、驼奶;忌穿驼毛做的衣服。因为母驼孕期一般在12个月,认为饮食了驼奶、驼肉,将会使孕期延长。忌食兔肉,因为兔子是三瓣嘴,认为孕妇吃了兔肉会生下豁唇的孩子。忌食狼咬过的牲畜的肉,因为狼的口水很多,怕因此而生的孩子也会有很多口水。产妇分娩时,忌男人在产房,包括丈夫。接生婆不能是怀孕妇女,认为这样产妇会大出血;忌生过孩子却夭折的人。不许当着父母的面赞美他们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美、俊之类的词。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之婚葬习俗

  哈萨克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带领伴郎还有各种贺礼前去娶亲,女方会迎接招待他们。理解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贺喜。第二天休息一天,第三天正式娶新娘。在这一天,调皮的伴娘会把新娘藏起来,这时伴郎要骑在立刻,与伴娘逗趣对歌,赢了方能进门接新娘。有时,其中的伴郎会乘其不备,从马背上跃进毡房,并从众伴娘围攻下夺门而出,如果跑不出来,就会招来嘲讽,没脸见人,还要向伴娘送礼。

  由于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其葬礼基本上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哈萨克族十分重视葬礼,葬礼大体上分为临终前请毛拉念经“赎罪”、整容、挂旗吊唁、报丧、奔丧、出殡、送葬、哀悼、祭祀等一系列活动,全部过程甚至要持续一年时间。

  哈萨克族实行的是无棺土葬。“埋体”被净身后,用白布缠裹,直体仰身,头北脚南,面西朝向圣地麦加方向入葬。墓穴一般是先挖一个直土坑,在直坑的西壁再挖一个洞穴。安放完毕,用土坯树枝先封住侧洞,然后往直坑中填土,最后在墓上堆石成丘。坟的外形是长方形,周围建有坟墙,有门可出入,形似毡房。坟前立碑。死者去世周年时,要重修坟墓。普通人的坟墓用石块垒起,有必须经济条件的人用土坯砌成圆形或方形墓冢。有声望的死者,还在坟上用砖石砌起高塔。

  男性死者生前骑乘的马,要被剪去马尾、马鬃,或将尾、鬃梳成辫状,这种马哈萨克语称“托力阿特”,任何人都不得骑乘、鞭打。

  总结精选(3):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奶制食品多种多样,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他们制做的马奶子是名贵的饮料。牧民的生活离不开牲畜。他们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多用冬羊皮缝制大衣,不挂布面。妇女夏天穿长的花布连衣裙,冬季外罩对襟棉大衣。牧民冬季戴三叶帽,热天则扎用三角布制的头巾。女子们最讲究帽子。未婚女子头戴漂亮的花帽,冬天有时戴皮帽。已婚妇女性头戴方头巾或白布盖头,盖头外披白布大头巾,头巾左上端上佩带一件首饰,并戴耳环、戒指和手镯。哈萨克族人民热情好客。对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给以殷勤招待。

  哈萨克族的丧葬习俗是先用清水沐浴尸体,再用白布缠身,然后进行土葬。

  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诺鲁孜”节,时间在旧历正月,过节的那一天,互相祝贺,并每家都做这个节日特有的“诺鲁孜粥(又称比待粥)”。有如汉族的春节是送旧迎新的节日。每逢节日喜庆时都举行传统的刁羊、赛马和姑娘追等游戏。哈萨克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有些牧民仍保留着萨满教的残余。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习俗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右面额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祈祷)”。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节庆

  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纳吾肉孜节)。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喝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盐、水等七种物混合煮成的“库吉”(稀粥)。抛撒“包尔沙克”、糖;跳“黑足马”(哈萨克族传统舞蹈)来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婚俗

  哈萨克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带领伴郎还有各种贺礼前去娶亲,女方会迎接招待他们。理解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贺喜。第二天休息一天,第三天正式娶新娘。在这一天,调皮的伴娘会把新娘藏起来,这时伴郎要骑在立刻,与伴娘逗趣对歌,蠃了方能进门接新娘。有时,其中的伴郎会乘其不备,从马背上跃进毡房,并从众伴娘围攻下夺门而出,如果跑不出来,就会招来嘲讽,没脸见人,还要向伴娘送礼。

  食俗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杰恩特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个性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等等。

  总结精选(4):

  哈萨克族的人口和分布地

  中亚和西伯利亚西南地区的居民。自称"卡扎赫人"或“卡扎克人”,在俄国文献中称其为“吉尔吉斯人”或“吉尔吉斯-哈萨克人”。约655.6万人(1979),主要分布在苏联哈萨克共和国,部分分布在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和塔吉克等地。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使用哈萨克语,分南部、西部和东北部3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改为拉丁字母,从1940年起又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部分地区保留萨满教和祖先崇拜。

  根据出土文物和人类学资料,其远古祖先早在青铜时代就已居住在今哈萨克斯坦地区。他们是塞种人、乌孙人(公元前2~前1世纪出此刻伊犁河流域)、阿兰人(公元初在咸海以西)等。公元前2~前1世纪,中国汉武帝遣细君、解忧公主和女官冯嫽与乌孙昆莫(王)、大将联姻,乌孙即与汉朝建立联盟和隶属关系。6世纪中叶,在阿尔泰山区游牧的突厥人建立了突厥汗国,在乌孙故地的居民中又增添了突厥人的成分。随后,又陆续吸收一些外来移民,如10~12世纪喀喇(哈拉)汗国的回鹘和葛逻禄人,12世纪建立西辽的契丹人,12~13世纪蒙古兴起时的克烈、乃蛮、钦察及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等。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哈萨克汗国的建立构成了哈萨克部族。16世纪末,哈萨克人按住地分为3个“玉兹”,即乌拉玉兹(大玉兹)、鄂尔图玉兹(中玉兹)和奇齐克玉兹(小玉兹),在中国清代文献中分别称其为右部、左部和西部。其中鄂尔图玉兹人数最多,力量最强。18~19世纪60年代,哈萨克斯坦被沙俄兼并。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5年成立自治共和国,1936年底建立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

  哈萨克人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或半游牧业,畜牧业方面以饲养马、绵羊、山羊、骆驼、牛等为主,只有少数地区从事灌溉农业。无论畜牧业或农业都比较落后。自19世纪中叶起逐渐转为定居,出现了家庭手工业(织毯、制毡、呢绒等)、捕鱼和狩猎。十月革命后,工业(开采铁矿及多种有色金属)和农业(种植谷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苏联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过去哈萨克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宗法封建关系占统治地位,男性家长享有绝对的权力,妇女处于无权地位。哈萨克牧民的住所为便于拆卸和携带的“突厥式”圆顶帐篷,用木杆和毡毯搭成。冬季住平顶土房,设备十分简陋。男子服装为白色上衣、宽裆裤子、长及腰部的马甲和长袍,冬季外穿羊皮大衣,腰束镶有金属花纹的皮带,戴圆皮帽,穿毡袜和皮靴;妇女穿腰际开叉的连衣裙、长马甲、长裤,戴白色披巾。饮食多用米面调制,有馕、抓饭、“包尔沙克”(即用羊油或牛油炸成的面团),喜食抓羊肉。民间创作丰富,如传奇故事、抒情诗歌、讽刺性曲艺等。

  另有少数哈萨克人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等地。

  总结精选(5):

  哈萨克族的文化

  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在哈萨克族的游牧、迁徙过程中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资料,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文化。个性是中亚和新疆南部地区的绿洲农业文化、来自西北方向的俄罗斯文化、乌克兰文化、塔塔尔文化以及相当重要的中原汉文化和中国北方满——通古斯文化都对哈萨克文化的发展有影响。

  哈萨克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哈萨克文学包括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后者的地位十分重要。牧民们在相互交流与联系中,将不同部落的杰出文才创作的口头民间文学加以传承和发展,使之日益丰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叙事长诗、感情长诗、民歌、谚语等,其中尤以长诗所占地位突出。据统计、哈萨克族约有200多部长诗,代表作如《英雄塔尔根》、《阿勒帕米斯》等。史诗有《萨里海与萨曼》、《阿尔卡勒克英雄》等。哈萨克族工艺美术丰富多彩。妇女会制作毡房、各种毡制品、毛制品和服饰。不少男子会制作木器、铁器和骨器。用金银、玉石制作的各种装饰品造型艺术水平较高。哈萨克族爱好音乐,能歌善舞。民间乐器有“冬不拉”等,杰特肯,霍步子。

  哈萨克族的服饰

  哈萨克族人服饰男女各异。男子的服饰宽大结实,便于骑马和放牧;妇女服饰色彩艳丽,样式繁多。过去,牧民的服饰大多用牲畜毛皮制作。冬季,哈萨克族男子放牧时常穿大裆皮裤,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腰系宽皮带,戴着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楞,两耳及脖后带有三个垂帘的"吐马克"帽,或戴用羊羔皮、水獭皮、狼皮做的圆顶帽,脚穿牛皮制的筒长至膝盖的皮靴。若外出办事或走亲访友,则穿带布面或条绒面的大衣,颜色多为黑色,腰系一条镶着银饰的宽牛皮带,上挂一精美的小刀。夏季,男子喜穿一种布面布里,内夹驼毛的大衣"库普"。男子的衬衣多用白布做成,衬衣领子一般为直翻领。年轻男子衣领上绣有各种图案。

  妇女爱穿花色连衣裙和坎肩,衣服多用花色的绸缎、绒、棉布缝制。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子上绣花、下摆带有多褶的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冬季,穿条绒棉大衣,或者穿带布面的毛皮制作的衣服,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在花帽上以猫头鹰羽毛作帽缨;夏季,多是裙子配外套、坎肩。过去年轻妇女爱穿绣花套裤,衣服上装饰银元、银制品及各色珠扣,此刻除了小姑娘外,这种服饰已很少见了。

  哈萨克族的舞蹈

  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他们的舞蹈以骑马为题材的较多。如《走马舞》,这是根据名曲《黑走马》创作的舞蹈。舞蹈主要表现的是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各种骄健姿态。这个舞蹈主要流行在巴里坤县哈萨克族牧区,舞蹈乐曲简捷欢快、节奏明显、跳动幅度较大,旋律悦耳动听。

  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等各种活动都在舞蹈艺术中得到体现。《擀毡舞》就是按民间艺人擀毡工序,把打毛、铺毛、洒水、捆绳、拴绳、晒毡等整个擀毡过程,用舞蹈体现出来的。相应的还有《挤奶舞》、《剪毛舞》等。相似的还有《劳动舞》,哈萨克语称“也翁别克比”,是一个群众舞蹈,表现出忙碌而欢快的劳动场面。

  狩猎也是哈萨克人重要的传统生产活动,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他们细致观察各种动物,掌握了动物的各种特性,并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这些都被哈萨克人民编成了舞蹈,丰富了哈萨克人民的舞蹈艺术。如《熊舞》、《斗熊舞》、《瘸熊舞》等舞蹈都表现了哈萨克猎人们猎熊时的情景,惟妙惟肖地模仿出狗熊的各种动作。类似的还有《孤雁舞》、《瘸鸭子舞》等,这些舞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

  哈萨克族的《鹰舞》,对鹰的刻画十分真实感人。舞蹈把鹰在空中翱翔、在暴风雨中搏击、捕获猎物的动作刻画得十分逼真。从这个舞蹈中使人感受到雄鹰就是这个民族的象征。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试题: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选项A、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状况;

  选项B、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

  选项C、理解党员和群众的来信来访;

  选项D、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答案:

  ABD

  解析: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斗争,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状况。”这就明确指出了纪检工作的三大任务,它们是:

  第一,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其中包括检查党章和党内法规中所规定的党员的义务是否得到履行、维护党章和党内法规赋予党员及党组织的权利,检查这些权利是否落到实处两大方面。

  第二,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贯彻执行状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坚定地在政治上同党中央持续一致,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个共产党员和所有党组织都务必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把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状况,作为纪检机关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端正党风、严肃党纪、增强党的战斗力,具有重要好处。

  第三,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斗争。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不仅仅要处理违法和违反政纪的案件,而且要集中力量管好党纪,组织协助党委抓好反腐败斗争。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对纪律检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纪检部门协助党委搞好党风及反腐败斗争的主要工作:一是对党风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向党委提出切实可行的整顿措施,支持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事物和行为,纠正和克服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二是配合党的宣传、组织等部门,向党员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整顿党的各级组织,敢于碰硬,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各种违法乱纪的人。做到是非分明,赏罚严明,弘扬正气,打击邪气;三是经常检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状况,采取必须的形式进行党风党纪的检查;四是把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同整顿党风结合起来;五是纪律检查、案件审理、来信来访等工作,都要围绕严肃党纪、搞好党风这个中心来进行。

  【相关题目】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①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

  ②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状况

  ③领导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选项A、①②③

  选项B、①②

  选项C、②③

  选项D、①③

  答案:A

  【相关阅读】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了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

  这三项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状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五项经常性工作是指: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

  党章第四十四条对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作了明确规定,主要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状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2)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

  (3)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把处理个性重要或复杂的案件中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向同级党的委员会报告。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同时向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

  (4)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委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能够先进行初步核实,如果需要立案检查的,应当报同级党的委员会批准,涉及常务委员的,经报告同级党的委员会后报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批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委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形势,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聚焦主责主业,持续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纪状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党章党规党纪的行为。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并把这“四种形态”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突出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不懈纠正“四风”,持续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推进标本兼治,不断取得工作新成效。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原则?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有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正确区分和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有些党员的错误属于认识上的问题和工作中的失误,要与严重政治错误、与故意违反党的纪律的错误加以区别,决不能混淆界限。分清界限以后,前者主要靠教育,允许犯错误也允许改正错误,主要是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后者则要在教育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处分,对屡教不改者就应采取严厉措施,直至开除党籍。

  第二,重证据重事实,组织处理坚持审慎的态度。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十分强的工作,务必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处理违纪党员的时候,要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党员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原因,给党的事业造成危害的程度,本人过去的一贯表现和对错误所采取的态度等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并且严格按照党章处分党员的程序和规定,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不能轻信口供,不能诱供、逼供,更不能施加体罚或变相体罚。

  对待犯了错误包括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必须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坚决纠正过去出现过的那种不顾事实、混淆是非、乱扣帽子、上下左右株连等“左”的错误做法。

  第三,反倾向斗争要从实际出发。如果党内出现错误倾向,就应有“左”反“左”,有右反右,防止和克服“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错误倾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左”和右都能葬送社会主义。反倾向斗争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就应有领导、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从而到达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对于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决定要恰如其分,防止无限上纲,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既不夸大其辞,又

  不无原则迁就。

  第四,不徇私情,秉公执纪。党的纪律检查部门担负着党所赋予的重要使命。坚持真理,秉公执纪是做好纪检工作的基本条件。要坚持原则,务必牢固树立立党为公的思想,无论对哪些工作,也不管对谁,都要坚持按党的原则,不讲关系,不讲情面,完全出以公心。秉公执纪,敢于碰硬是坚持原则的最高要求。而敢于碰硬,就要冒风险,这恰恰是做好纪检工作的关键所在。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方针?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方针的主要资料是:预防为主,教育为主,先立法,先教育,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既坚决又稳妥地搞好党风、严肃党纪。

  “预防为主,教育为主”。即从纪律检查工作的角度,针对在党的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违纪现象,用心主动地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不能等到党员犯错误后才去检查处理,要提前打政治预防针,使党员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就当前党风不正的状况而言,绝大多数犯错误的党员都存在严重的思想意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从改变思想作风这个根本点上着手,就难以改变一些党员搞不正之风的错误行为。因此,党的纪检工作务必坚持以教育为主,加强预防和监督,努力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从思想深处筑起反腐蚀的大堤,防患于未然。

  “先立法,先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方面,党中央的纪律检查机关加强了立法工作,颁布了一系列党规党法,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对全党进行党规党法教育。透过对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发出通知、通报、决定等,明确告诉党员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请允许做,哪些事情不允许做,并对党员提出明确要求。这些带有党规党法性质的条文,对防止产生新的不正之风,严肃党的纪律,教育和挽救党员,都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先立法,先教育,能够从制度上堵塞漏洞,教育和约束党员遵章守纪。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就是首先要求纪检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务必依法办事,在审理、查处案件时,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国法为准绳,坚决反对主观臆断,感情用事;“违法必究”,则是对一切违犯纪律的党员都要予以追究和制裁,坚持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执法必严”,是指纪检机关和纪检工作人员执行党的纪律务必严格、严肃,一丝不苟地按照党规党法办事,维护纪律的尊严和权威,不折不扣地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处分党员的程序和审批制度办事。坚决改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的违纪违法事件越要严格查处。既坚决又稳妥。即指在纠正党风、严明党纪中要既坚决、又稳妥地进行。“坚决”,就是纠正不正之风、严肃党纪要下决心,不能手软,要抓紧进行,一抓到底。“稳妥”,是严格按照党的政策规定办事,实事求是,慎重处理。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试题: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选项A、实现共产主义

  选项B、实现社会主义

  选项C、搞好经济建设

  选项D、实现大同社会

  答案:

  选项A、实现共产主义

  解析: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相关阅读】

  为什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党章总纲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同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凝聚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我们党之所以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依据。

  其一,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社会。在那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到达能够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除;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髙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阶级性质。

  其二,实现共产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由此推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它把封建社会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一个不可克服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内部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只有透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根本解决。社会主义经过逐步建设高度的物质礼貌、政治礼貌、精神礼貌、社会礼貌、生态礼貌,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最高目标,不会一蹴而就,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就要求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心中都要有理想的明灯,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不能因为理想遥远就感到虚无缥渺、失去信心。同时,要把最高理想同现阶段奋斗目标结合起来,矢志不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扎实工作。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能够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的,集中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最可靠保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完成好这一根本任务,就务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作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务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事业就没有根基,没有方向,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新时期一开始,邓小平针对当时社会上刚刚出现的右的思潮,就曾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潜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礼貌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礼貌成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离不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强国之路。坚持这“两个基本点”,都是为了保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的实现。确立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决不能忽视和动摇“两个基本点”;强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也决不能去代替或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料。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剥削与两极分化,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人认为,公平正义是“普世价值”,没有“姓资”“姓社”之分。事实恰恰相反,没有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工人、人民大众之间严重的不平等和非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建构与发展。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与剥削压迫的斗争中提出了公平正义的口号和诉求,体现了历史进步性,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垄断资本的强势地位,导致劳资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资本主义制度走向了公平正义的反面。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指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条件,那就是整个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受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正是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历史阶段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特征。列宁在领导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根据科学的见解来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也就是如何使全体劳动者过最完美、最幸福的生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获得了历史上从未到达过的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治国理念渗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中,实现公平正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资料和首要目标。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正义由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构成,程序正义是对法律和制度的公正和一贯执行,强调过程公正;实质正义则是制度本身的正义,强调结果公正。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而资本主义公平正义是形式重于实质,潜藏着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背离。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本质上的双重性,决定了它一方面在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上带给了广泛的权利分配,形式上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另一方面,在经济制度上却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并由市场机制来实现收入分配,导致少数控制资本的集团与广大人民在物质福利上差别悬殊。这种平等权利和不平等收入的混合结果必然造成社会不公平、非正义。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不公平现实的过程中,坚持资本与劳动的辩证统一,追求的是资本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的充分结合,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正是这种根本区别,决定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然,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也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实现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平正义实现的程度不断提升。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人们公平享有劳动机会和劳动成果,促进平等发展,逐步消灭贫富

  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领导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先锋队与忠实代表;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它没有自己的私利。正因为秉持这一根本宗旨和属性,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才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领导力量。也正是从这个好处上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证明,我们党治国理政,就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得更加完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党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努力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抓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环境,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资料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更加和谐有序、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战略部署,透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实现良法善治,稳定社会秩序,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发挥司法促进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作用,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为此,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兼顾公平与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民的用心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我国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逐步接近并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崇高理想。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在中国和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这天,应如何理解“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断、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本版这天刊发4篇文章,对此进行探析。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料。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剥削与两极分化,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享发展的社会

  共享发展是我们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资料,它生动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生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把握共享发展理念,对于我们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好处。

  正确看待和坚持公有制为主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务必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在数量和市场份额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一些人开始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产生怀疑和担忧。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正确看待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探索和完善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按劳分配不贴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已经过时了。事实上,没有按劳分配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当代中国,我们党从未将按劳分配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外。同时应认识到,按劳分配实现到什么程度,是否还需要其他分配方式与之共存并发挥作用,应视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定。

  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信仰和思想体系,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和没有压迫,体现的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也是一个社会化的群众大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者认为未来所有阶级社会最终将过渡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后,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将进入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人民能够当家做主,也就是说民主、自由是公有制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根本区别,同时公有制社会是人类意识形态的高级阶段,私有制社会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低级阶段.

  实现的条件

  由于公有制社会只是一种社会财产的分配形式,因此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能够在任何的社会形态里实现;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必然结果,因为有强劲的社会生产力造就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后,人类的整体意识形态也将得以逐步的提高,同时意识到"按劳取酬"的私有制分配形式已经是落后的社会分配形式,并成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实现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能够推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目的是进行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建设,既由私有制过渡到国家所有制,在这段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没收私有财产为国家所有后并开始实行高福利的政策,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将逐步的消失;第二个阶段是由国家所有制过渡到公有制阶段,同时由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既在某个区域范围内由国家投入资源建立并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公有制社区,由于"按需所取"的优越性能够极大的吸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岗位职责制的"按劳取酬",也就是吸引众多的中下层人民和失业人员,阶级的社会因中下层人民的流失致使有阶级的社会解体崩溃,公有制社区将迅速的膨胀并扩展到整个国家甚至蔓延到其他私有制国家,直至战胜了所有的私有制世界;第三个阶段是自由世界发展的阶段,既公有制社会完全的战胜私有制社会后,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早已消失,阶级社会已经被消灭,国家也不再存在,构成公有制世界一统天下的局势,人类社会开始完全的迈入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当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社会的每个人的素质早已得到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得到空前的提高

  ,每个人都有协调社会发展的潜力,政府的职能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去,这就是自由世界里社会自我发展的魅力,公有制社会开始自我发展,自由世界构成雏形.因此人们通常提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世界,既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政府的公有制社会一统天下的局势。

  提到共产主义,就不得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是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他们的劳动产物被资产阶级所占有,而且只支付比这劳动生产少许多的固定工资,资产阶级透过这种行为来谋取利润。而这种行为,被马克思所发现,并称之为剩余价值。无产阶级被大工业生产所集中,所以他们是最具组织性的、最集中的,所以社会的前进的推动力来自无产阶级。并且,无产阶级是全世界最受剥削的,最受压迫的,等级在社会当中是最低的。所以他们的要求也是最多的。因此,满足了无产阶级的要求,也就等于满足了全社会的要求,解放了无产阶级,就等于解放了全人类。所以换句话说,共产主义事实上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之后。马克思第一次对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行了修改。他认为巴黎公社的经验说明,无产阶级不能单纯的掌握政权,而是透过暴力摧毁全部现存制度。并且第一次阐述了之后被列宁主义者奉为根本立场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跟以往空想社会主义的差别。

  实现共产主义要透过社会政治运动,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参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只能在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并认为其他社会形态不可能进入共产主义。

  根据《共产党宣言》,要到达共产主义务必经历长期的发展,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步是透过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占人口少数的处于统治和剥削地位的资产阶级将会被占人口多数且长期处于被剥削、被统治地位的广大无产阶级代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这个政权称为是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者相信,资本主义必会灭亡,社会必将发展到社会主义并最终到达共产主义。

  由于公有制一统天下,兼并以往所有的类似于『诸侯割据』的国家的格局,消灭了国家的格局也就自然的消灭了各国政府的职能,取而代之的是公有制社会的职能机构。私有制是一个有阶级的社会,而政府就是阶级社会的最高领导机构,也就是统治阶级;而公有制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政府的职能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机构并能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去,因此公有制的政府就是各个开放型的职能机构。其次,由于私有制社会是个阶级社会,政府有相应的愚民政策以及镇压人民继续安分守己的维持社会等级的秩序的国家机器;而公有制社会里没有国家,也就没有国家机器,在公有制社会里人们按需所取地使用开放的社会资源,人们的素质极高、潜力强,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极高,私有制社会里的愚民政策和低级的社会意识形态早已被淘汰。

  因此在共产主义公有制革命的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阶级斗争最尖锐的时期,这种尖锐性不仅仅体此刻社会表面上的战争、恐怖活动、暴动等,更体此刻来自私有社会的统治者担心丧失其统治地位而不断的收买、麻痹、欺骗、愚昧、恐吓、威胁、甚至镇压中下层人民,最终致使中下层老百姓归顺与服从私有制的体系.

  当公有制社会完全的战胜了私有制社会后,国家、政府、商品经济、货币经济等会完全消失。最后,人类开始完全的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这个时候,社会公共机构十分发达,没有城乡差异,人与人待遇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人人都能得到开放式的教育与医疗、交通运输工具,人们不再像私有制社会那样每一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里,有开放式的社会资源的保障下,人们不再追求物质生活,探索世界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科技十分发达,人民就能够以低工作量去满足优质的生活所需,所有的财产归全体人民所有,生活资料各取所需,人民的工作产出和生活消耗都被记录,作为社会生产和社会规划的依据,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人将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地享受社会的公共福利,人们能够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来探索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人不会被分工所局限着,到达“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能够有自己的的活动范围,而且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能够在任何部门工作,社会公共机构调节着整个生产,潜力强的人能够自愿的参与更复杂的工作,人们以个体愿意为主的时候同时也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去参与社会协调的功能,『因而使我

  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这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卡尔.马克思。

  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技极度发达,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2、人口数量控制在有限数量范围之内。

  3、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旧的社会分工的消亡,每个社会成员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4、没有阶级,“对人的奴役”被“对物的管理”代替,国家机器将自行消亡。虽然国家机器自行消亡,但是,惩治犯罪机关(警察监狱)还是存在的。

  5、个体家庭消亡,两性关系将变成纯粹的私事而社会无需干涉,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教育将完全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家庭本质上就是一种个体经济单位,在农业社会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负担着教育养老等多种职能,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其职能逐步被各种社会机构和公共服务代替,因而现代家庭规模变小并且越来越不稳定,最终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彻底消亡)

  6、一切私人劳动和小规模生产都被社会化大生产代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商品和货币消亡。

  7、人因生而平等,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歧视差别。

  8、整个社会有计划的按照不一样人的需要进行大规模定制生产。

  9、随着经济上的一切压迫和奴役制度消亡,阶级社会的一切不平等的道德观念和宗教等也随之消亡。

  10、实行各尽其能按需分配原则。(那里指的是“以人的需要作为劳动产品分配的唯一根据”而不是能够随意满足所有人的任何欲望)但是,按需分配原则还是取决于人的潜力贡献大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