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极简史:一分钟了解历史上年终奖的多少和来历!

历史冷知识,历史趣味知识

    年关将至
    一想到要发年终奖了
    小编就有点小激动

    其实
    年终奖并不是现代人专利
    早在两千多年前
    就开始发年终奖了

    秦朝

    朝廷高官的年终奖由中央财政出
    基层官员可就没这等好事
    得自个想办法创收
    怎么创收呢?

    卖废品!

    那时
    公文载体是竹简
    平时套竹简用到的公文袋
    有皮质的、有丝织的、有麻布的

    平时囤积起来,年底一卖
    年终奖就有着落了

    这种自筹年终奖的方式
    今人也在用
    比如前些年闹经济危机
    西班牙政府允许
    消防员们以自己为模特
    拍照做年历出售
    并且免税

    汉朝

    真正意义上的年终奖
    始于东汉
    那时还不叫年终奖
    腊赐
    顾名思义
    在每年腊月发放

    年终奖数额大小
    跟官员title高低相关


    据《汉官仪》记载:
    三公各领钱20万;
    卿大夫10万;
    校尉5万;
    尚书3万;
    低级官员七千

    其中三公月薪才17500钱
    领一回年终奖都抵得上一年工资了!
    而按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计算
    20万钱 ≈ 人民币10万!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由于朝廷年终奖发得凶
    国库空虚
    有位叫何敞的大臣
    在领到他那一份后
    忧心忡忡地说:

    这些都是百姓的血汗钱
    应该拿来建设国家、服务百姓
    而不是全塞到官员腰包里


    国恩覆载,赏赍过度,但闻腊赐,
    自郎官以上,公卿王侯以下,
    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
    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
    昭君赐赍,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
    —— 《后汉书》


    
    唐朝

    唐朝时
    官员们变着法儿搞创收
    方法可比秦朝「卖公文袋」高级多了

    《新唐书•食货志》中就提到一种
    公田收租法

    各级官员所属部门
    有一片国家拨给的公田或公土
    除本部门可以耕种外,还可对外出租
    所得租金则由本部门自行支配
    其中一部分便用来发年终奖

    另外,还有一种
    放高利贷法

    其本金
    既有朝廷拨付的本钱和公用钱
    也包括官员们自己凑的集资款
    所获利润
    国家抽小头,地方留大头
    最后,大头中的一部分就用来发年终奖
    
    宋朝

    东汉的豪气
    发展到宋朝
    竟成了小气

    丞相、枢密使等高级官员
    年终奖不过是
    5只羊、5石面、2石米、2坛黄酒

    宰相、枢密使、曾经封王的大臣
    5只羊 5石面 2石米 2坛黄酒

    然而
    正如作家二月河所言
    宋朝官员工资是清代的10倍、汉代的6倍

    宋朝作为一个高薪时代
    官员们平时工资就很高
    也不在乎年终奖了
    
    就拿「包青天」的原型包拯来说
    他任职开封府尹期间
    合法收入包括

    正俸(工资)
    禄粟
    职钱
    公用钱
    职田
    茶汤钱
    给卷(车马费)
    厨料
    薪炭
    ……
    等各种名目


    加起来每年两万多贯
    折合成人民币
    年薪竟高达千万!

    明朝

    冬季时
    地方官们会借购置取暖木炭的名义
    孝敬京城内的「靠山们」
    美其名曰炭敬

    有诗为证:
    瑞雪逍遥下九重,行衙吏部挂彩灯。
    频叩朱门献暖炉,玉做火塘熔炭红。


    地方官炭敬所附的信里
    一般不会直接说数目
    而以梅花诗来代替

    比如
    送四十两银子就说四十贤人
    送三百两银子就说毛诗一部

    十分儒雅

    也因为太含蓄
    清朝时还闹过笑话
    比如有人送贝勒载涛一千两银子
    信封上写「千佛名经」

    载涛这个纨绮公子哥看不懂
    拆开才发现内有一千两银票

    清朝

    清朝皇帝注重人性化管理
    会给重臣们年终恩赏

    年终恩赏往往是精神奖励
    比如送一幅皇帝御笔书写的「福」
    其功效类似颁发优秀员工奖状

    当然也有物质奖励
    比如发荷包
    所谓荷包
    本是满族旗人行军打仗时用以储食物的袋子
    后来才演变为随身饰物
    皇帝发荷包给大臣
    也有让他们不忘传统的用意

    荷包里常常装着珍宝
    比如皇帝给蒙古亲王的N枚荷包
    大荷包中有玉石八宝
    小荷包中有金银八宝
    微荷包中有金银钱、金银镶各四枚

    当然,有时荷包中也会装食物
    比如《曾国藩日记》里就记载:

    皇帝赏了他一个大荷包
    里面有南枣、挂面、奶饼之类
    然而,驿站竟私自「拆包裹」
    最后送到曾国藩手中时
    食物已经少了大半


    想必曾国藩也抱怨世风日下吧!

    民国

    ① 政府公务员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
    从此不再有官员
    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公务员

    民国政府给公务员年底发双薪
    年功俸
    已经很接近今天的13薪制度了

    年功俸数目也会随工作年限提升
    比如1949年《公务员俸给法》规定
    公务员的年终奖每两年晋升一级

    然而
    考虑到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
    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
    1949年才颁布此法
    也毫无意义了

    ② 非公职人员

    民国时期
    年终奖不再只是官员福利
    普罗大众都可以有

    商店的伙计
    作坊的工匠
    公司的职员
    当铺的朝奉
    (经纪人)
    ……
    般都能get年终奖

    他们的年终奖
    同单位效益及个人表现挂钩

    遇到土豪老板
    一般都能得个二三十块大洋
    遇到抠门老板
    可能会在年底请你搓顿好的

    毕竟那时候
    地主家的长工常年吃不上肉
    年底能开荤
    也算是一种奖励了

    1949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
    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和机关单位
    实行实物发放的福利制度
    年底不发奖金
    改发食物和票券

    大块的冻肉、冻带鱼
    或者
    自行车票、缝纫机票
    
    那时
    自行车、缝纫机必须凭票购买
    所以显得特珍贵
    某户家庭若能凑齐三转一响
    可以说很阔气了

    改革开放后
    市场上商品变丰富多了
    实物奖励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奖金

    小编曰:

    士为知己者死
    想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
    就要用心用情地对待每一位下属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职业规划
    有时
    帮助员工发展或许比
    直接满足其物质需求更给力

    另外
    年终确是个论功行赏的好时机
    但绝不是唯一时机
    员工激励应是管理者每时每刻要关注的

    所以,老板!快给钱!


    转载请注明:趣知识 (quzhi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