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叶


——橘叶(《纲目》)


【异名】

橘子叶(《滇南本草》)。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叶。植物详"橘"条。


【采集】

全年可采,以12月至翌年2月间采者为佳,采后阴干或晒干。


【药材】

干燥叶多卷缩,平展后呈菱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光滑,对光可照见众多的透明小腺点。质厚,硬而脆,易碎裂。气香,味苦。


【化学成分】

温州蜜橘的叶中含维生素c151毫克%:另含多种碳水化物,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等,其含量在开花时较高,果实成熟时渐减少,采摘后又增多。


各种橘叶均含挥发油。


【性味】

苦辛,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苦辛。"


②《纲目》:"苦,平,无毒。"


【归经】

朱震亨:"入足厥阴肝经气分。"


【功用主治】

疏肝,行气,化痰,消肿毒。治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


①朱震亨:"导胸脯逆气,行肝气,消肿散毒,乳痈胁痛,用之行经。"


②《滇南本草》:"行气消痰,降肝气。治咳嗽,疝气等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5钱(鲜者2~4两);或捣汁。


【选方】

①治咳嗽:橘子叶(著蜜于背上,火焙干),水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肺痈:绿橘叶(洗),捣绞汁一盏服之,吐出脓血愈。(《经验良方》)


③治伤寒胸膈痞满:橘叶捣烂和面熨。(《本经逢原》)


④治疝气:橘子叶十个,荔枝核五个(焙)。水煎服。(《滇南本草》)


⑤治水肿:鲜橘叶一大握。煎甜酒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⑥治气痛、气胀:橘叶捣烂,炒热外包,或煎服。(《重庆草药》)


⑦杀蛔虫,蛲虫:鲜橘叶四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橘叶,古今方书不载,能散阳明、厥阴经滞气,妇人妒乳、内外吹、乳岩、乳痈,用之皆效,以诸证皆二经所生之病也。"


②《本草汇言》:"橘叶,疏肝、散逆气、定胁痛之药也。按丹溪言。此药共味苦涩,其气辛香,共性温散。凡病血结气结,痰涎火逆,病为胁痛,为乳痈,为脚气,为肿毒,为胸膈逆气等疾,或捣汁饮,或取渣敷贴,无不应手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