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古人过得比你有意境多了!

冷知识专辑,趣知识专辑

      对古人来说
      二十四节气不仅与农事有关
      更与衣食住行
      以及对生命的把握
      对自然的思考有关

      它是先人们仔细体味
      一年中每一天的冷暖阴睛
      草木衰荣等变化
      总结的一本「答案之书」

      别眨眼
      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
      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小寒」

      小寒,是冬天的第五个节气
      小寒大寒,冻成冰团
      气温触底,风也变得更加狂躁

      太阳到达黄经 285° 为小寒
      于每年公历 1 月 5~7 日交节

      小寒时节,腊梅花迎着凌寒绽放,人们认为这是为了给蛰居者一个外出的理由。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感慨:「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腊梅作为一古时人们会味药食同源的本草,在含苞待放时摘下,干燥制成花茶,封存腊月的雪水,留到夏天泡茶,有生津解热、疏肝理气的好处。

      小寒时节的敬拜仪式,与以往节气不同,名为「腊祭」。「腊」,本意为「接」,取新旧交接之意。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再举行祭祀仪式,摆酒设宴,以所捕禽兽敬告祖宗。后来,祭祀仪式渐趋退化,而祭品则以「腊肉」的形式流传到了家家户户,这也是为何冬天流行吃腊肉的渊源。

      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小寒时节,冷气积久而寒,标志着冬季时节最冷的日子正式开始。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被称为「数九寒天」

      民间谚语有云:「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小寒过后,人体热量耗散阳气有损,养生要顺应四时规律。

    1. 衣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故此时是关节痛、颈椎病和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的高峰期,养生的关键是防寒保暖
      冬季穿衣讲究「上护咽喉,下护腿膝」,因此除了穿羊毛衫、羽绒服等保暖服装,还要用围巾护住脖子,注意腿脚保暖。

    2. 食

      所谓「三九补一冬」,小寒时节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御寒首选羊肉。中医认为,羊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气、温补脾肾的功效,且能滋补强壮。
      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辣椒、肉桂、韭菜、苗香、糯米、高粱米等以御寒气。

    3. 饮

      推荐核桃葱姜茶,可用于缓解外感风寒、鼻塞、胸胃胀满不适、食欲不振等症。
      食材:取葱白 25 克,生姜 25 克,核桃仁 10 克,红茶 15 克,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饮。具有补肾温肺、发汗解表、开胃消食、润肠通便的功效。

    4. 养

      小寒对应地支丑,肝经当旺,取其原穴一一太冲



      ① 取穴方法

      太冲穴:在足背上,沿着大趾跟第二趾之间的骨缝向上推,于大趾与第二趾既骨的结合处 (向上推到推不动处) 前下方,即为太冲穴,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者,该处可形成条索淤结,痛感明显。

      ② 揉按方法

      以拇指渗透进两骨间缝隙,向着小腿的方向揉按;常揉按有助激发肝经原气,疏肝解郁,晚上睡觉前揉按效果更好。

      小寒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纵然身处霜雪
      前方春山可望


      - END -

    » 更多 冬天冷知识 节气冷知识 小寒


    转载请注明来源:趣知识(quzhi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