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觉超过1个小时,居然这么可怕?
准备午睡的你躺在床上
眼睛一闭
再一睁
这种午睡体验
带给你的一般是
孤独,迷茫,难受,抑郁
严重的甚至想和世界说拜拜
1. 为什么睡个午觉正常人就成了「丧逼」呢?
造就「睡后丧逼」的
流水线工程是这样的
① 睡眠 ≥ 1小时,且非自然醒
人在睡觉时会经历睡眠周期
一般为 90-110 分钟
第一个睡眠周期除去入睡阶段
通常为 1 小时
而神经内分泌系统有「清醒——睡眠周期」
完成一次也需要 1 小时左右
一旦你午睡超过「1 小时」的警戒线
并且进入过深度睡眠状态
消极情绪就做好
侵占你大脑的准备了
② 旧皮层先下一城
大脑有两大部分
新皮层和旧皮层
它们就像影视动漫作品中
常出现的大脑中的两个小人
新皮层是「天使」
负责理性相关的认知功能
旧皮层是「魔鬼」
掌管较原始的消极情绪
「魔鬼」旧皮层更具活力
不易疲劳
在午睡后能迅速被唤醒
有害的情绪瞬间占据大脑
除了「丧」
「起床气」也和旧皮层
率先苏醒有关
③ 新皮层的反击
「天使」新皮层反应较慢
容易疲劳
在人醒后大概 5 分钟
才逐渐苏醒
开始制裁旧皮层
消除有害情绪
于是我们对现状的掌控感
又回来了
午睡后变丧的现象
有一个专业名词叫「睡眠惯性」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叫「陈抟」的人
似乎不受这些睡眠因素的束缚
你或许没听过 「陈抟」
但他的徒弟——张三丰,周敦颐
你一定有耳闻
他被称为「睡仙」
发明了睡觉的功法——蛰龙法
是一种毛孔呼吸配合一定姿势
卧式睡眠法
据传可以让人迅速恬静安详地睡着
继而让睡眠时间发生慢反应
自己感觉睡得时间很短
但实际上睡了好几个小时
这种方法的休息程度很深
使人精神充裕
睡仙的方法
估计难以习得
2. 有其它方法解决午觉后的「丧」吗?
其实在世界范围来看
基本只有亚洲人有午睡习惯
欧美人并没有 (除西班牙外)
主要原因是饮食结构的不同
我们的午饭中含有饭或面等高碳水
而欧美人午餐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偏低
我们所吃主食的
升糖指数 (GI) 较高
米和面下肚后
人体内血糖升高
导致大脑内的血清素迅速升高
困顿感随之席卷而来
因此想通过不午睡来根除「丧感」
建议:
别吃得太多,七分饱即可
降低午餐的碳水含量
(尤其升糖指数高的碳水)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坚持午睡的
但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 bug 存在
越睡越困,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鬼压床」
「鬼压床」学名叫「睡眠麻痹」
是指人睡醒后无法移动或说话的情况
睡眠时我们
会处于两种交替状态下:
快速眼动期 (REM)
非快速眼动期 (NREM)
顾名思义,快速眼动期时
眼球快速转动
大部分的梦也在这段时期发生
此时肌肉处于「关闭」状态
如果醒来就会无法移动或说话
有理论认为
「睡眠麻痹」是一种保护机制
防止人做梦时有一些危险举动
伤害到自己
这种机制
或许从人类祖先就遗传下来了
防止远古人类梦游时走出洞穴
被野兽吃掉
3. 午睡时如何避免越睡越困,甚至达到无法动弹的情况呢?
睡眠时间很关键
午睡 20-30 分钟即可
此时还不足以进入快速眼动期
且足够为下午的精神状态充电
也成功避免了「醒后变丧」的情况
希腊神话中有位「睡神」叫修谱诺斯
司掌宇宙万物的睡眠
他会在人死亡之际
给人恒久的睡眠
因此午睡后的「丧感」
大概也是修谱诺斯的一种提醒
午睡虽好
但可别睡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