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常说的配享大庙,到底指什么样的人才「配」?
太庙最早起源于夏朝,其实就是皇家祠堂,用来供奉皇室祖先牌位的地方。一个人死后要是牌位能放进祠堂里,和皇帝的祖先们一起被供奉,就叫「配享太庙」。

因此进太庙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才行。
不过古代大臣也是有机会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大臣想要死后进太庙,生前还是要卷一卷,凭绩效进庙。
比如唐代的开国大臣魏征、李靖,宋代的著名政治家曾公亮、司马光,都是历史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

但真操作起来难度指数还是很高的,从曹魏到清朝,配享太庙的功臣人数加起来也不足 200 人。
所以,能享太庙的,可以说是非常牛掰的人物了。
